张雪峰的“退网”风波:商业与情感的博弈天鲜优配
文 | LZW
编辑 | 青橘罐头
在日前的高考志愿填报直播中,张雪峰突然哽咽,情感爆发,称自己“动了太多人的蛋糕”,并表示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网络上。他还郑重向观众鞠躬,承诺“对得起大家”。这一番充满情绪的言论迅速引起了网络的广泛关注与讨论。
展开剩余85%网友对张雪峰“被迫退网”的原因众说纷纭,有人认为他触动了行业利益,遭遇了某种打压,也有部分人怀疑他可能是为了增加线下业务的曝光度和吸引力。
回顾张雪峰的崛起,不得不提2016年夏天,那段名为《7分钟讲透34所985高校》的短视频。视频一经发布,如同投下了一颗石子,激起了互联网的巨大波澜。张雪峰身穿简洁的衬衫,用着东北口音,他把那些复杂难懂的院校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动且有趣的对话。以一种几乎接地气的方式,他打破了关于专业选择的神秘面纱,直接揭露了“天坑专业”的严酷现实:“生化环材毕业即失业”的论断直击许多理工科学生的内心焦虑。
特别是他对文科的直白批评:“文科都是服务业”,在当时引发了文科生群体的强烈反应。这种突破传统教育咨询的表述风格,打破了长期以来的教育桎梏,精准戳中了社会的痛点,迅速吸引了大量学生和家长的关注与支持。
在那个时刻,中国教育领域正面临着资源分配极度不均与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问题。一线城市与偏远地区之间,在高校资源、信息渠道等方面的差距巨大,很多普通家庭的学生因为缺乏专业的指导,常常在志愿填报的关键时刻陷入迷茫和困惑。张雪峰的出现,像一盏照亮黑暗的明灯,他通过幽默风趣、数据充分的语言,为无数迷失的家庭提供了一个看似“捷径”的选择方案。
张雪峰深谙“情感营销”的精髓,在直播中成为“底层代言人”,讨论如何“成绩普通、家境一般的孩子逆袭”这一话题,获得了广泛的共鸣。他的短视频在各大平台播放量破千万,评论区充满了“后悔没早点看到”以及“要是当年有人这样指导就好了”的感叹。随着时间推移,张雪峰也逐渐从一位教育咨询的网红,变成了一个独具影响力的行业人物。
然而,张雪峰的走红并非没有争议。他那种极具功利性、直接的言论风格,曾多次受到批评。批评者指出,张雪峰的言论过于极端,尤其是他曾直言“不考研就没有出路”和“某些专业毕业即失业”的说法,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就业市场的现状天鲜优配,但也容易引发学生和家长的恐慌,甚至加剧焦虑情绪。
随着他的商业化路线日渐清晰,张雪峰的公益人设与商业操作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。最初,他主打免费讲座,逐步转向了卖课、直播带货、接广告等商业活动。创办的“峰学未来”公司推出了多款高价志愿填报服务。然而,随着今年3月推出的两款高端服务,其价格分别高达12999元和18999元,家长的反响不一,部分家长甚至提出了投诉:“168元的预测卷存在多处错误,且拒绝退款”。这一事件暴露出他商业化操作的另一面,也引发了公众对其服务质量与收费不匹配的质疑。
此外,网络上还有网友揭露,张雪峰曾通过一次三小时的直播赚取2亿元,引发了对他“割韭菜”行为的愤怒与批评。去年,官媒曾发文批评“极端功利化教育观”,虽然没有明确点名,但许多人都认为这是针对张雪峰的言论。与此同时,部分大学教授也公开反驳他的观点,认为其言辞会误导学生。但即便如此,张雪峰依然没有收敛,反而通过各种“受迫害”的言论维持话题热度。
最近,张雪峰在一次直播中表示:“感谢组织惦记,我一定按时吃药,把我埋在这,你们能找得到我吗?”这种近乎自嘲的言论让不少网友质疑他是在故意制造受害者形象,为自己博取更多同情。
这次“退网”直播中,他的情绪化发言无疑带有一定的“眼泪攻势”。然而,这样的“退网”操作,已经不止一次出现过,每次都伴随着“复出”的情节循环,这让不少网友开始怀疑:张雪峰的“退网”背后,是否隐藏着另一种商业逻辑?
事实上,6月12日的苏州高考策略专场也透露了事情的真相——停播的两个月正是报考咨询的高峰期,而张雪峰团队迅速将目光转向了线下1对1的高价咨询服务,每场收费数千元。更具讽刺性的是,宣布“停播”后,张雪峰团队又频繁发布线上连麦活动。前后矛盾的操作,显得尤为明显,这让许多人质疑他所谓的“退网”行为,是否实际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营销。
总的来说,张雪峰的“退网”事件看似引起了极大的关注,但细究其背后,却隐藏着无数商业利益的博弈。在教育行业,张雪峰的言论,既有对现实问题的深刻剖析,也有部分极端化的引导,这些都在无形中为他的商业活动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。希望未来,能有更多关注学生实际需求的声音,少些利用焦虑牟利的套路。真正为孩子们的未来考虑,才是教育应有的初衷。
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,讨论您对这场“退网风波”的看法。
信源来自:评论丨“动了太多人的蛋糕”,可能告别直播的张雪峰不妨把话说清楚
红星新闻2025-06-03
发布于:山东省点石策略通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