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迪拒绝访美参会,特朗普发文低头承认,输了中美之间的较量由于关税,近段时间的美印关系跌至冰点。甚至一年一度的联合国大会,莫迪总理也拒绝出席,派外长苏杰生代为出席丰汇投资,应付了事。
这场联合国大会,是每年9月的固定项目,全球领导人外交官在同一时间共赴纽约,场面非常壮观。尤其是今年正是巴以冲突和俄乌冲突的多事之秋,这次会议的意义更为显著。
这样的场合就更像一面放大的镜子:一方面,各国要在大会上亮明立场、争取话语权;另一方面,也能看到国际社会在重大冲突上面有啥分歧,以及有啥合作的空间。所以说,9月份的联合国大会是观察世界的风向标。
而有着超级大国梦的印度,肯定不想放过这次在世界大舞台亮相发声的宝贵机会,联合国大会这样的大场子,按理说莫迪是不会轻易缺席的。但恰恰如此,莫迪这次缺席,派了苏杰生出席,可谓是降了一格。
不难想,莫迪可能是借此对美方关税政策释放不满信号,用“缺席”来凸显态度。让外长出席,既能保持印度声音的存在感丰汇投资,又能留一手,避免莫迪本人在与美方直接交锋时被动。莫迪不去,外长去;表面冷淡,实则仍在场。所以从参与度来看,没什么不同。
印度媒体的表述则更耐人寻味。《印度时报》报道,即便莫迪去参加联合国大会,也不太可能和特朗普见面,除非美印贸易协议有了突破。否则二人见面风险很大。
这番表述印度味儿很浓。印度媒体公开说“除非贸易协议有突破,否则见面风险大”,其实就是给美方施压,把贸易谈判和最高层会晤挂钩,让美国意识到:如果不松动关税,连和莫迪见面的机会都没有。
这样的话一放,莫迪就算真的缺席,也显得有理有据;如果最后真去了,哪怕只是“擦肩聊几句”,媒体也能解读成“突破取得成果”。毕竟大会在美国的主场举行,媒体大多都是美媒,怎么写都是他们说了算。
此外,莫迪也是为了对国内有所交代。印度国内对美国的关税措施一直有怨气,这种表述既能显示政府“有骨气”,又能稳住民族主义情绪。因此不去联合国大会也算得上是一箭三雕。
从莫迪此前接连4次拒接电话,到此次拒绝访美参加联合国大会,特朗普也感受到了一丝不安。据法新社报道,特朗普于9月5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,他把印度和俄罗斯输给了中国。帖子的配图则是中俄印领导人在上合峰会的亲密合影。
在我看来,连续拒接电话、拒绝访美,这其实是印度有意拉开姿态,告诉美国:你想当然的盟友,其实还有别的选择。这不是彻底翻脸,而是一种“欲擒故纵”的手法。印度既不想彻底得罪美国,也要借此向华盛顿施压。
另一方面,他在社交媒体发“把印度和俄罗斯输给了中国”,这很特朗普:一方面是怨气,一方面是摆出受害者姿态。配上中俄印领导人合影,就显得带点“吃醋”的意味了,好像在暗示:你们关系那么好,那我算什么?特朗普这番莫名其妙的表态,也暴露了特朗普最怕的一点:美国推行对华强硬政策时,印度如果不站队,美国的战略压力就很大。
印度在中美俄之间一向“骑墙”,但骑得很精巧:一边买俄军火,一边接受美投资,还跟中国在区域合作里同框。特朗普此番的焦虑,恰恰证明印度的骑墙策略是有效的:通过被各方争夺丰汇投资,从而博得最大筹码。
点石策略通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